来源:未知作者:中国福彩app官网_线上游戏平台~ 点击: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2014年平均工资主要数据,2014年全国平均工资49969元。数据一经发布,随即引发广泛热议,网络上不断出现自己工资“拖后腿”的声音。
平均工资数据,是反映收入分配的重要指标,是劳动报酬水平的具体体现,与人们衣食住行密切相关。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实施的2006年至2014年,近10年时间我国平均工资的总体增长情况如何?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冯乃林,就2014年平均工资的统计情况,及2006年至2014年平均工资的总体情况进行解读。
“十一五”以来平均工资稳步增长
国家统计局5月27日发布的2014年平均工资主要数据可谓喜多过忧。
喜的是,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编者注:主要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依然呈增长趋势。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56339元,同比名义增长9.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1%;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36390元,同比名义增长11.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0%。
不仅在2014年,从2006年至今,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已形成逐年增加的稳定格局。据《中国经济周刊》统计,2006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为20856元,到2014年则为56339元,增加了35483元,平均工资增长了1.7倍;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从进行统计的2008年开始,从17072元增加到2014年的36390元,7年间平均工资增加了19318元,增长了1.13倍。
工资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密不可分。冯乃林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平稳运行,平均工资之所以逐年增加,正是得益于经济平稳增长。
在宏观经济形势向好的大背景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每年都会确定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企业行业的工资指导线,从政策上保证职工收入每年都有所增加。2014年,全国有19个地区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为14.1%;23个地区制定了工资指导线,工资增长基准线普遍在12.4%左右。
而国家调节收入差距的大背景也为提高平均工资提供了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忧的是,2014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9.4%的增长率是自2006年以来首次降到了10%以下。此外,受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等因素影响,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的年平均工资的名义增速分别比2013年回落0.7和2.5个百分点。
“这应该和整个经济下行压力大有关。”冯乃林认为,从用工人数看,城镇非私营单位中的行业中,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这样的企业占了较大的比重,而这些企业又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比较大的行业。